自卑感

发布于 2020-08-20  756 次阅读


转自Jimmy老师

《自卑感》最近因为在研究动机式面谈的方法, 看了很多相关资讯, 这也才让我发现, 现在与会员的互动方法, 已经与以往我们习惯的方式有所不同. 之前的教练- 会员关系是一个上对下, 专家对初学的一种绝对关系, 可是近代的趋势更加的强调人本主义, 教练与会员是一个人互相合作的搭档关系, 教练在与强化会员的动机, 设立合理目标, 然后与会员一起前进也正因为这样, 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式非常符合阿德勒心理学的治疗原则, 因此让我有兴趣阅读了这一本「阿德勒勇气宝典」书里面解释了客户合作的四个步骤: 建立默契- 评估- 洞察- 引导来做临床治疗时的方法而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 就是阿德勒对于「自卑」的解释「自卑感」: 每一个人心理对某些事物(包含自己)一定都会有一些自卑. 有别于我们一般的认知,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好的! 我们知道有哪些地方不如人, 因此会鞭策自己更加努力的让自己变得更好. 自卑感是一种驱动人们努力的力量, 它让可以我们不安于现状, 积极成长! 也就是说假如我们想要改变, 就必须要有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卑感. 同时必须要客观的思考我们自己的弱项在哪里? 如何改善? 要怎么具体的来执行计划?「自卑情节」: 而与自卑感不一样的就是「自卑情节」. 相对于有「自卑感」的人愿意面对本身的不足与弱点, 同时会设法强化自己; 有「自卑情节」的人选择逃避, 不愿意正视自我的短处, 甚至否认,自我武装, 甚至是自我放弃! 这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自卑」而有「自卑情节」的人, 有时为了要保护自己, 甚至会刻意的表现自己的优点, 或是创造一个表面的假象, 让人可以不注意到他们的自卑.. 有一些人的具体行为甚至直接使用各种方式吹捧自己与攻击别人, 借此显示他们高人一等..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 这些行为都只是在掩饰他们内心的焦虑这些例子在书中也有提及, 例如在各种网路媒体上的网红.. 当他们越在意自己贴的照片有多少个赞, 就代表也许他们有越高程度的自卑情节, 因为这些人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是建筑在他人给你点的「赞」数量之上, 换句话说, 内心是贫瘠的.. 所以, 「自卑感」是一种内在动机, 坦然的自我接受, 这样可以让我们思考如何踏出舒适圈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卑情节」是一种消极的心态, 拒绝承认或是面对本身真正的脆弱, 反而会花很多的时间虚张声势, 以说服自己与别人「其实我又不差」对于我们自己, 首先要识别我们是否可以区别自身的「自卑感」与「自卑情节」. 透过自卑感, 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时间, 督促自己进步, 不论是学习或是训练, 每一步都会实际上让自己向前进! 而「自卑情节」则会让自己浪费太多精力, 要不是躲在自己的小圈圈里面求安定, 或是不断的把该利用的时间浪费在极端的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之中对于客户而言, 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把固有「自卑情节」的思想转化为「自卑感」, 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 任何人都有让自己更强大的权利, 而你要变得更好, 不是为了别人, 首先是为了自己! 只有拥有足够的爱,才能先爱自己, 接下来更有力量去爱别人!